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购车指导 购车指导

22年8月份汽车销量,2021年8月份汽车销量排行榜

tamoadmin 2024-06-12 人已围观

简介1.值得买的5款新能源汽车2.特斯拉终于走下神坛?销量逐渐饱和 产销量被比亚迪反超!3.汽车大观| 威马还能挺进新势力TOP3吗?4.汽车人车展红火背后的危与机5.8月汽车市场分析(完整版):8月销量同比继续保持增势导语:红旗,昔日的中国民族汽车工业之光,在90年代走向民用市场后,几度沉浮,一直未实现真正的复兴。不过近年来,在一汽倾力打造之下,红旗销量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但是,在这样的不错局面下,

1.值得买的5款新能源汽车

2.特斯拉终于走下神坛?销量逐渐饱和 产销量被比亚迪反超!

3.汽车大观| 威马还能挺进新势力TOP3吗?

4.汽车人车展红火背后的危与机

5.8月汽车市场分析(完整版):8月销量同比继续保持增势

22年8月份汽车销量,2021年8月份汽车销量排行榜

导语:红旗,昔日的中国民族汽车工业之光,在90年代走向民用市场后,几度沉浮,一直未实现真正的复兴。不过近年来,在一汽倾力打造之下,红旗销量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但是,在这样的不错局面下,红旗的未来依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张军智?|?文

不知不觉中,马路上的红旗汽车多了起来。红旗官方发布的销量数据也佐证了笔者这种感觉——8月份红旗品牌销量首次突破两万辆,达到2.1万辆,同比增长110%;此外,在1-8月份,红旗累计销量已突破10万辆,达到了108500辆,同比增长108%。

虽然这样的销量与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吉利这样的车企单月销量就高达十多万辆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在今年车企受疫情冲击,销量普遍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就显得非常有含金量。另外,就红旗过去几年的销量(2015年红旗销量为5037辆,2016年为4815辆,2017年为4665辆,2018年为3万辆)而言,如今8个月即过十万的销量,堪称是突飞猛进。

红旗轿车,这个令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品牌,在走向民用市场后,曾被国人寄予厚望,但几度沉浮之后,一直没有在市场上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如今销量暴增的背后,红旗做对了什么?作为中国唯一有能力指向C级以上市场的自主豪华品牌,红旗又面临着哪些挑战?

1

红旗蒙尘

1958年8月,中央急于在新中国十周年的庆典上用上国产的高级轿车,遂向一汽下达了制造国产高级轿车的任务。一汽的职工不负重托,他们以1955型的克莱斯勒·帝国轿车为蓝本,很快手工制作了一辆高级轿车。时任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吴德在大会上,将这辆轿车命名为“红旗”。

1959年10月1日,10辆崭新的CA72红旗轿车在首都的国庆庆典上正式登台亮相,其庄重典雅的造型,巡洋舰一般的英姿,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此后,红旗轿车作为国家***和国家重大活动的国事用车,频频出现在重要的场合之中,被赋予了浓重的政治色彩,成为中国的“政治车”和“礼宾车”。红旗轿车也因此成为国人心目中,高档、尊贵、豪华、安全的代名词。但到1981年,走过23年历史的红旗轿车却宣布停产了,原因是油耗大、成本高、产量低。此时,红旗总共生产了1540辆红旗轿车。

改革开放后,面对进口轿车以及合资品牌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冲击,复兴红旗成了很多国人的民族情感诉求。1989年,国务院批复一汽恢复红旗轿车生产,虽然此时红旗已经元气大伤,但当年还是生产了20辆轿车,以供国庆节使用。1993年3月22日,恢复生产后的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被浙江省新昌县农民企业家王文千买走。这是红旗牌高级轿车自诞生以来第一次走下神坛。

1996年,一汽与国外汽车厂商合作,在当时畅销的奥迪100外观基础上,换上了最大功率103马力的克莱斯勒488发动机,推出了红旗CA7220,俗称“小红旗”。由于外观与奥迪100极为相似,小红旗被国人戏称为“奥迪车上插杆旗”。不过小红旗的出现,在红旗轿车的历史上依然是件里程碑的事件:红旗不再只是国家***的座驾、政府的“官车”,而是真正走向了民用市场。

尊贵的品牌形象,国人的情怀,更现代的技术,令小红旗一问世,就取得了开门红。很多宾馆、企业、先富起来的企业家都以能有红旗轿车为荣,一年多时间,其销量超过了2.5万辆。1998年,红旗趁热打铁,对小红旗做了改款,增加了ABS、安全气囊等配置,并换装了国产发动机和全新车标。同时新车的名称也更新“98新星”。由于价格颇有竞争力,这款车也收获了不错的市场反响。

“换标式造车”让红旗尝到了市场的甜头,也令红旗走向了“换标”时代。1998年,红旗基于“林肯城市”打造了CA7460的豪华轿车,其只对林肯城市的大灯、进气格栅、车标进行了调整。2000年,红旗又在奥迪200的基础上,推出了红旗世纪星轿车。2005年,在上海车展上,红旗推出了基于丰田皇冠MAJESTA(S180)打造的HQ3,和先前的产品一样,红旗HQ3与原型车的区别并不大,仅对前格栅内部饰条和车标进行调整……然而这一系列换标车,让红旗越来越像一个杂糅外国“心脏”与车型,外加一个中国车标的杂交车,难入高端车消费者的法眼。而且更严重的是,这些行为让红旗的品牌蒙尘:很多国人诟病一汽的换标行为与“攻坚克难,自力更生,自主研发”的红旗精神完全相悖。红旗轿车的市场竞争力逐渐减弱,销量锐减,红旗的复兴之路也逐渐走向衰败。

此后几年,为振兴红旗,一汽也采取了各种办法,比如2008年将红旗的销售网络并入热销的奔腾品牌网络内,并大幅降价;2009年,大幅度提高自主研发力度,整体发展战略向自主品牌轿车方面集中;2010年,将红旗品牌独立于一汽集团其他所有品牌之外来规划,试图以超过30亿元的投资改写红旗从未盈利的历史,并在此后陆续推出了H7、L5等车型……

但红旗轿车在市场上的表现,只能用十分惨淡来形容,比如走量的H7车型,上市6年一共只卖出了1.4万辆,而售价高达500万的L5,在大街上的能见度甚至都不如法拉利、兰博基尼高。转型20余年的红旗,始终未能真正复兴。

2

红旗勃兴

有句名言说: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能打败一头羊带领的一群狮子。一个企业的发展也同样如此,企业***的高度与能力,往往决定一个企业所能达到的高度。2017年8月,一汽迎来了自己的狮子王,彼时长安和一汽的董事长进行互换,有“少帅”之称的徐留平上任一汽集团的董事长。

徐留平上任之后,立即开始做市场调研,举行红旗的座谈会,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核心内容就是怎么抓红旗。他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就是用全集团的力量来抓红旗,“要用最短时间,最快半年、最晚一年,使红旗品牌的产品质量和品质得到根本性扭转,要让红旗成为中国第一豪华汽车品牌,也是唯一的豪华汽车品牌。”“未来的红旗要能够打造成上至国家主席,下至普通百姓都能够喜欢的车”。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上任一个月之后,徐留平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先是内部整顿竞聘上岗,招纳得力旧将入驻“救火”,同时广招各界人才加大人才梯度建设……2018年1月,一汽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盛大的红旗品牌战略发布会,徐留平亲自发表主题演讲,对红旗未来全新定位和战略目标作出解释,“新红旗的品牌理念是‘中国式新高尚精致主义’,品牌目标是成为‘中国第一、世界著名’的‘新高尚品牌’”。红旗要“满足消费者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美妙出行’的追求”,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强大中国汽车产业的重任”。他提出,红旗在2020年销量要达到10万台级,2025年达到30万台级,2035年达到50万台级的宏伟目标。

在徐留平倾全集团之力的打造下,红旗开始走上快车道,2018年销量达到3万,2019年提前一年销量达到10万,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红旗前8个月的销量已达108500辆。而不久前,徐留平表示,红旗2020年的销量目标是20万辆,并表示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完成,红旗在2021年销量目标则调至40万辆。

销量的暴增背后,红旗做对了什么?

梳理红旗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一个显著的变化是红旗更接“地气了”。其开始在主流赛道发力,产品也更丰富,价格也更为亲民,比如2017年时,红旗在售的产品只有售价在24.98万-47.98万元的H7和售价高达500万的L5。H7面对的竞争对手是实力强劲的合资豪华品牌,售价500万的L5的对象则非常小众,这自然令其很难有好的市场表现。而如今红旗最主力的几款车型分别是14万-20万元之间的B级轿车H5,18万-25万元之间的SUV车型HS5,22万-26万元之间的纯电SUVE-HS3。这三款车型瞄准的分别是B级车市场,以及持续火热的SUV市场,还有新能源、共享出行和租赁市场。这几个市场,如今正是A级车市场之外,最主流的几大赛道。

而且根据新红旗品牌战略,红旗产品家族未来将逐步涵盖四大系列:L系——新高尚红旗至尊车、S系——新高尚红旗轿跑车、H系——新高尚红旗主流车、Q系——新高尚红旗商务出行,覆盖多个细分市场,从轿车到SUV、从汽油车到电动车全面布局。

更主流的赛道、日益丰富的产品阵容、更亲民的价格无疑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从而成就了销量的增长。

红旗的销售暴涨,也离不开产品力的显著提升,从H5、HS5这两款主力车的产品力来看,无论是外观还是配置水平以及性价比,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新推出的红旗颜值担当H9,也受到媒体的热议和市场的高度关注,有望成为C级车中的一匹黑马。而一汽为了提高红旗的产品品质,全新建立了世界一流的质量标准,以及极其严苛的过程质量控制要求,比如坚持使用全球最优秀的供应商和技术最领先的合作伙伴,并且投入重金建设世界顶级标准的制造基地。

对消费者充满诚意的产品,自然也容易得到消费市场的认可和欢迎。

另外,以前销售红旗的渠道店面数量稀少,很多消费者难以在现实中接触到红旗,更别说了解和选择红旗了。2017年之后,红旗首批签约21家4S店,均为中国百强经销商。2018年,红旗4S店面快速增长到100家,而今年年底,红旗的目标是扩充到200家,在全国重点城市及大部分区域实现覆盖。渠道的快速扩充,无疑对红旗销量持续走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品牌塑造以及传播上,红旗也一改以往庄重沉稳的形象,开始变得更为年轻、活泼、新潮,例如邀请靳东为红旗品牌代言,与故宫跨界合作举办“中国古代花木文物特展”,联合出品原创音乐剧场《真爱·梁祝》等等。这些行为,重新塑造了红旗的品牌形象,也让红旗品牌再次赢得国人的瞩目。

可以说从2017年之后,正是通过在产品、渠道、品牌等方面的一系列努力,红旗才迎来了销量的大爆发。

3

红旗隐忧

在徐留平的带领下,红旗品牌的复兴目前看起来似乎指日可待。不过在笔者看来,红旗要真正实现复兴,成为“中国第一、世界著名”的豪华车品牌,依然是挑战极大,任重道远。

首先,我们要看到一个事实,目前红旗销量的大幅增长,源于红旗相对较小的基数,另外红旗2017年之后的几款车型,尚未度过产品品质的检验期,只有在接下来的几年之内,红旗的品质真正经受住市场考验,能够用产品和品质赢得消费者,红旗才会进入一个放量增长的阶段,红旗品牌的美誉度才能继续上行,进而赢得与BBA之类的竞争机会。显然,红旗还尚未度过这个阶段,形成社会化的口碑效应。

其次,红旗目前的两款主力车型H5与HS5占据了红旗销量的80%多,这两款车一款主打B级轿车市场,一款主打SUV市场。但B级车市场堪称是最激烈的一条赛道,大众的帕萨特、迈腾,丰田的凯美瑞,本田的雅阁,奥迪A4,宝马3系,奔驰C级等主要选手,要品牌有品牌,要产品力有产品力。国内车企在挑战B级轿车市场中,尚未有一款真正意义上成功的车型。与这些竞争对手相比,红旗H5目前来看,只有性价比优势。但靠性价比打市场,一定不是长久之计,一旦对手降价挤压,市场会很容易丢失。

而主打SUV市场的HS5,情况与H5类似,其不仅要面对本田CRV、丰田RAV4、大众的途观L、别克的昂科威、日产奇骏这些动辄月销过万的畅销车型竞争,还面临着吉利的领克01、长城的WEY,这些国内品牌的竞争。虽然HS5如今表现极为抢眼,8月份销量也高达1万多辆,但红旗品牌的技术、市场支撑能否与这些深耕SUV多年的巨头持续抗衡,也令人不敢乐观。

从品牌角度看,红旗目标是成为“中国第一豪华汽车品牌,也是唯一的豪华汽车品牌”,但红旗车价格的跨度之大,从14、15万元到数百万的价位都有。如此大的跨度,如此大的市场价位空间,在同一个品牌,这是非常罕见的,模糊了整个品牌的市场定位与形象。而且红旗的主力车型H5与HS5都并非豪华市场车型。这对红旗征战更高端的市场,无疑是不利的。

红旗要成为豪华品牌,就必须具备在C级中大型车市场上,真正与宝马、奔驰、奥迪同台竞争的实力。红旗自然再清楚不过,在今年8月,红旗推出了H9,一亮相,就引来市场的一片热议。其官方指导价30.98万-53.98万元,这款车定位为C+级豪华旗舰轿车,将竞争对手锁定为奥迪A6L、宝马5系以及奔驰E级这三款豪华轿车。不过令人担忧的是,在C级细分市场中,BBA是绝对的领导者,三者合计市场份额高达85%,完全是垄断性优势。红旗H9肩负红旗向上打开市场,塑造豪华品牌形象的重任,面对强敌,挑战极大。据悉,今年四季度到明年,红旗还将发布两款车型,分别是大型豪华SUV车型E-HS9以及超级跑车S9,进一步为其打造豪华品牌形象助力。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越往高端走客户群体也会越小,红旗能否触动到BBA的蛋糕,尚有待观察。

对红旗而言,要征战更高级别的市场,绕不开的核心关键是技术、产品的创新与突破,只有在这方面具备了与BBA抗衡的实力,才有可能最终在市场上取得突破,否则即使如今看似不错的局面,也会变成昙花一现。而这也是笔者最怕出现的局面:红旗这个中国唯一的自主高端汽车品牌,向上难以突破BBA等巨头是压制,向下则面临群狼的竞争,最终再次陷入“高不成,低难就”的进退维谷境地。

4

结语

对中国人而言,红旗品牌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是自力更生、自主自强的民族精神体现,是最受世界瞩目的中国汽车品牌,是一代造车人的骄傲与情怀。红旗已不仅是一个汽车品牌,更是一种精神和记忆。如今,在徐留平的带领下,红旗开始展现出勃兴之势,虽然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可预见的依然非常之大,但笔者依然由衷期盼,红旗能真正实现强势复兴,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上的一面大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值得买的5款新能源汽车

全球销量最好的10款车特斯拉Model3、福特F-150、丰田卡罗拉Cross(国内卡罗拉锐放、锋兰达)、日产Sentra(国内轩逸)、丰田Hilux、丰田凯美瑞、本田CR-V、特斯拉ModelY、丰田卡罗拉、丰田RAV4。根据查询汽车之家网显示,根据ATODynamics统计的2022年全球汽车销量排行榜显示,全球销量最好的10款车排名如下:从第十名到第一名。

1、2022年全球销量:48.2万辆,特斯拉Model3作为一款纯电中型轿车,在2022年一共卖出去了48.2万辆新车。其中,它在中国的销量占比是28%,美国销量占比是47%,而欧洲销量占比则为19%。

2、2022年全球销量:52.5万辆。福特F-150作为美国本土的一款大型皮卡,2022年在全球市场一共卖出去了52.5万辆新车。其中,新车在美国的销量占比高达97%,

3、2022年全球销量:53万辆。丰田卡罗拉Cross(国内卡罗拉锐放、锋兰达)在2022年的全球累计销量是53万辆,作为丰田出品的紧凑型SUV,又是搭载2.0L自吸动力。

4、2022年全球销量:56.6万辆。日产Sentra其实就是国内在售的轩逸车型,在全球市场里,日产Sentra2022年一共销售了56.6万辆新车,其中中国销量占比高达80%,美国销量占比则仅为15%。

5、2022年全球销量:63.2万辆。丰田Hilux丰田是一款皮卡车型,虽然它的名气没有福特F-150大,但是在中东和非洲地区,这车却十分的受欢迎。这不,丰田Hilux在2022年的全球销量就高达63.2万辆,排名也是来到了全球汽车销量榜单的第六位。

6、2022年全球销量:67.3万辆。丰田凯美瑞作为一款中型轿车,凯美瑞2022年全球销量67.3万辆,其中中国销量占比40%,具体销量差不多是27万辆。而美国地区的销量占比则为45%,超过了30万辆。

7、2022年全球销量:73.3万辆。本田CR-V作为一款最经典的紧凑型SUV,CR-V2022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比最高,达到了52%,其次是美国地区,销量占比36%,从国内汽车市场来看,东风本田CR-V依旧是最受欢迎的合资紧凑型SUV,这也是CR-V为什么还能够在全球汽车销量榜单中取得第四名好成绩的最重要原因。

8、2022年全球销量:74.7万辆。ModelY去年在全球就一共卖出去了74.7万辆新车,其中中国市场占比44%,美国占比34%,欧洲占比19%。从数据中可见,中国已成为特斯拉ModelY销量最大的单一市场,比美国市场还高。

9、2022年全球销量:99.2万辆。丰田卡罗拉车系。作为一款全球畅销且有名的紧凑型轿车,卡罗拉在2022年的全球销量为99.2万辆。其中,中国市场销量占比为53%,贡献了全球超过一半的卡罗拉市场份额,其次是美国市场的22%和欧洲市场的6%。

10、2022年全球销量:101.6万辆。2022年全球汽车销量榜最畅销的车型,居然还是一款丰田车型。没错,它就是丰田RAV4。在2022年时间里,丰田RAV4全球累计销量一共为101.6万辆新车,相比第四名的本田CR-V,全球累计销量整整多出了将近30万辆之多,除了中国市场贡献了33%的销量占比之外,也还跟美国销量占比高达43%的原因有关。

特斯拉终于走下神坛?销量逐渐饱和 产销量被比亚迪反超!

值得买的5款新能源汽车

15万区——比亚迪宋:25105辆

在汽车销量榜单中,比亚迪宋以25105辆的销售成绩排在新能源车型的第一位。这个数量较2021年的4月份时候,环比上升了782.7%,当年的比亚迪宋仅仅卖出了2844辆,由此可见,比亚迪这个品牌打破了国人对于国产没好货的刻板印象,越来越多的国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国产自主品牌。

外观方面,比亚迪宋的前脸设计看上去非常具有科技感,比较时尚大气,整体的腰线也比较流畅,搭配上贯穿式的尾灯,非常具有辨识度。而且这款车的灯光效果也是亮点之一,堪比灯厂奥迪。

内饰方面的话采用了当下最流行的撞色设计,这个的话见仁见智,有的车主可能会觉得比较前卫,但是也有的可能会觉得不太满意。整体做工的话还是比较用心,悬浮式的中控大屏设计显得比较有科技感。

这款车的长宽高为4705mm、1890mm、1680mm,轴距为2765mm,这款车的后备箱容积小是被吐槽最多的点。这款车是插电式混动,16万内可以买到1.6L自吸版本的车型,可以输出110匹马力,发动机峰值扭矩为135牛米,电机峰值扭矩为316牛米。

5万区——五菱宏光MINI EV:24908辆

五菱宏光MINI EV一共卖出了24908辆,是新能源车型销量前五中唯一一个非比亚迪品牌的车型。五菱MINI的火爆就不用多说了,较小的车身更方便在城市道路通勤,较低的用车成本是它最大的优点。这款车的官方指导价为3.28-6.98万,从4.38万开始的版本才配有安全气囊。

外观方面没什么好说的,五菱MINI EV出厂就有多种颜色可以选,但我们在路上看到最多的就是淡蓝色的款式和其他各种卡通图案,五菱MINI的颜值完全取决于车主的想象力。

内饰方面的话就更没啥好说的了,全车内部总共只有一个仪表盘,连现在车子标配的中控屏都没有,不过这么小的一辆车似乎也用不到倒车影像,如果需要的话到时候自己后期加装一块也不是不可以。这款车的长宽高为2920mm、1493mm、1621mm,轴距为1940mm,这款车并不适合用来当家用车,一个人上下班通勤刚刚好。4.38万可以买到带安全气囊的120KM续航版本,马力为27匹,峰值扭矩为85牛米。

13万区——比亚迪秦:23520辆

比亚迪秦一共卖出去23520辆,在新能源车中排名第三,跟比亚迪宋一样,秦卖得最好的同样也是插电混动版本。秦PLUS DM-i的官方指导价为11.18-15.18万,目前市场行情基本没什么降幅。

比亚迪秦的前脸采用的是跟比亚迪 宋的同款设计,看上去就像是比亚迪宋的轿车版本,就连尾灯方面也是比亚迪宋的同款贯穿式尾灯,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比亚迪秦采用的是箭羽式LED大灯。

内饰方面的用料同样比较扎实,采用了大量的软包材质,摸起来的手感比较好,悬浮式中控大屏的话还是跟比亚迪宋的一样。这款车的长宽高为4765mm、1837mm、1495mm,轴距为2718mm,作为一款家用车来说,空间还是够用的。12万可以买到入门版本,搭载了1.5L发动机,可以输出110匹马力,峰值扭矩为135牛米,电机峰值扭矩为31牛米。

22万区——比亚迪汉:13406辆

比亚迪汉一共卖出了13406辆,在新能源车型销量榜单中排名第四,在轿车车型市场,比亚迪汉逐渐开始站稳了脚跟。这款车的官方指导价位21.48-32.98万,已经有不少消费者在特斯拉Model 3与它之间,选择了比亚迪汉。

外观方面,比亚迪汉的颜值确实高,贯穿式的LED大灯搭配上低趴的车身和溜背的造型,显示出了轿跑的风范,看起来就非常高端大气。

内饰方面的话一直都是国产自主品牌的强项,15.6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大屏直接将科技感拉满了,虽然车机响应速度还行,但是有时候使用第三方APP会导致死机的情况发生,这一点十分影响使用体验。这款车的长宽高为4995mm、1910mm、1495mm,轴距为2920mm,无论是家用还是商务,这个空间都足够了。22万可以买到入门的506KM续航版本,马力为222匹,峰值扭矩为330牛米。

11万区——比亚迪海豚:11959辆

比亚迪海豚一共卖出了11959辆,在新能源车型中排名第五。作为新上市不满一年的车型,比亚迪 海豚能有如此的成绩足以说明一切。在经历了涨价之后,比亚迪 海豚的官方指导价为10.28-13.08万。

外观方面,比亚迪海豚整体的车身看起来比较圆润,轮廓设计相较于飞度和POLO来说更具吸引力,生动活泼的前脸设计让它成为了许多女性消费者的新宠。

内饰方面的话同样也是比较符合女性的审美,5英寸的仪表盘显得十分精致,12.8英寸可以横竖旋转的中控屏和圆形的出风口对女性来说同样具有吸引力。配置功能方面的话还是比较齐全的,基本上这个价位的车型该有的功能,它都是有的。但是内饰的用料并不是太好,大多都是塑料,摸起来的手感并不怎么样。

这款车的长宽高为4070mm、1770mm、1570mm,轴距为2700mm,本身它的定位就是小型轿车,因此在空间上也不必对它有太多苛刻的要求,对于女性车主而言,周末带着几个姐妹出去短途自驾游的话,这个空间还是比较够的。

汽车大观| 威马还能挺进新势力TOP3吗?

4月3日,特斯拉发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生产及交付报告,它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交付量超过了42.2万辆,打破了特斯拉以往的单季度交付纪录。从表面上来看,特斯拉在第一季度显然是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然而,这份产销成绩单的背后真的如表面一般光鲜吗?接下来,教授将逐一剖析特斯拉第一季度产销成绩单上的每一项数据,为大家解答这一问题。

报告显示,特斯拉2023年第一季度在全球共生产了440808辆新车,同比增长44%;交付量达到了422875辆,同比增长36%,其交付量更是2019年的6.69倍。那么,特斯拉2023年第一季度44万辆和42万辆的产销量,多吗?

其中,特斯拉的两款旗舰车型Model S和Model X共生产了19437辆,交付了10695辆;入门车型Model 3和Model Y共生产了421371辆,交付了412180辆。

毫无疑问,Molde 3和Model Y才是撑起特斯拉销量的绝对主力,而Model S和Model X已经成为了特斯拉彰显技术实力,以及高端属性的一张金字招牌。

单从产销量上来看,作为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在第一季度的全球产销数据无疑是相当亮眼的。教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比拼销量这方面,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唯一的对手只有比亚迪。

乘联会数据显示,比亚迪汽车2023年第一季度的批发销量为547917辆,同比增长89%;零售量为508706辆,同比增长80%。要知道,尽管比亚迪这两年疯狂布局海外市场,但它目前的产销量数据主要还是发生在国内。

然而即便如此,比亚迪汽车无论是产销量,还是产销同比增长率都远高于早已完成全球化布局的特斯拉。和比亚迪比起来,特斯拉2023年第一季度的产销成绩谈不上太过亮眼。那么,和它自己以往的产销成绩比起来又如何呢?

2021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的产销量分别为180338辆和184800辆,同比增长高达75%和109%。2022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的产销量分别为305407辆和310048辆,分别同比增长69%和67%。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产销量同比增长率则已经下滑到了44%和36%。

我们把特斯拉往年的产销数据拿出来对比就会发现,尽管近几年特斯拉的产销量正在不断攀升,但它的产销量同比增长速度却在逐渐放缓。

不可否认,特斯拉逐年降低的同比增长率主要是受到了它越来越大的产销量基数影响。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特斯拉车型更新迭代速度慢,产品力正在逐年下滑也是其销量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上部分内容,教授从增长率的角度剖析了特斯拉的销量增长情况,而这一部分我打算换一个角度跟大家聊一聊特斯拉的产能与销量。

特斯拉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产销量分别为180338辆和184800辆,2022年第一季度的产销量分别为305407辆和310048辆,2023年第一季度的产销量分别为440808辆和422875辆。

我们通过这组数据就能够看得出来,特斯拉在今年第一季度的产量已经超过了销量。这也就意味着,它已经爬出了产能地狱。然而,刚刚才爬出产能地狱的特斯拉极有可能就会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

根据国外博主TroyTeslike 12月22日发布的特斯拉订单数据,截至2022年12月8日,特斯拉在国内的积压订单仅剩5879辆,远低于7月份的17.4万辆;而特斯拉的全球订单目前也仅剩下16.3万辆,与7月份的47.6万辆相比减少近2/3。

与此同时路透社报道称,由于零部件供应不足,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将于2022年12月最后一周暂停大部分生产工作。要知道,特斯拉最擅长的就是零部件供应链管理,这也是它能够高效生产的根本原因。

其中,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国产化率已经接近100%,零部件国产化率甚至比不少中国车企还要高。在教授看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之所以停产,其主要的原因还是订单量不足以支撑工厂产能。

事实上特斯拉第一季度之所以能够取得422875辆的销量成绩,主要是因为它在全球范围内开启了价格战模式。其中特斯拉主销车型Model Y更是短短三月内就在中国市场进行了2轮降价,降价幅度高达9.3万元,这场价格战让它又重新收到了不少新的订单。

然而,如果车型产品力得不到提升,那么价格战对于特斯拉而言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推出产品竞争力更强的新能源车型,它们都在吞噬着特斯拉原有的市场份额。

2020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147997辆的销量成绩,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有着21%的市占率,是当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当之无愧的霸主。彼时,Model 3以137459辆的年销量成为了中国市场最畅销的新能源汽车。

2022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已经达到了439770辆,但它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却只剩下了7.8%。此时,Model 3的年销量仅为124456辆,在中国新能源轿车市场的排名也已经掉落到了第5名。

要知道,2020年刚刚在上海超级工厂投产的特斯拉Model 3起售价就达到了29.905万元,而这款车型在2022年的最低售价只需要22.99万元。

显然,即便是打价格战,特斯拉也很难再寻回往日雄风。尽管如此,为了避免产能过剩,特斯拉仍然随时有可能再度通过降价来刺激订单量增长,毕竟降价也是它短时间内为数不多刺激销量的手段了。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在2023年第一季度还达成了一座新的产销里程碑。它的第四个“100万辆”产品于3月份正式下线,用时7个月,而它达成第一个“100万辆”花费了12年之久。那么,7个月下线100万辆,快吗?

教授之所以对这组数据这么敏感,是因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巨头召开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发布会时也写过一篇关于新能源汽车下线速度的文章。

作为对比,比亚迪从第1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比亚迪用了13年,比特斯拉慢了1年。但比亚迪从第200万到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只用了短短半年时间!

截至3月底,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390万辆,4月份突破400万辆销量大关可以说毫无悬念。也就是说从时间线上来看,比亚迪突破400万辆大关的时间只比特斯拉晚一个月。

对了,比亚迪汽车上一次召开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发布会的时间还是在2022年11月16日。这也就意味着,比亚迪从第300万辆到第4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只用了不到5个月!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前面的那个问题:对于满世界建超级工厂,并且满世界销售的特斯拉而言,7个月下线100万辆新车,快吗?

不可否认,特斯拉是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先驱。作为先行者,它旗下的车型在动力性能、能耗管理、智能驾驶方面都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然而,我们其实也大可不必将其过度神话。毕竟它这份外表光鲜的成绩单背后就隐藏着不少或许让马斯克都感到头疼的难题。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玩车教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汽车人车展红火背后的危与机

作者?|?闫奕

来源?|?汽车大观

今年年初,威马总裁沈晖跟美团创始人王兴打了个赌,邀请众网友见证,威马汽车一定会是造车新势力TOP3之一。

从公司成立到首款量产车型交付,威马汽车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在造车新势力中是绝对的先锋。但随着蔚来、理想和小鹏相继赴美上市,威马汽车的光芒逐渐被掩盖。6月,何小鹏在微博上传了与李斌、李想的合影,更是有网友吐槽,威马被“孤立”了。

9月22日,威马汽车宣布完成100亿元D轮融资,这也是新势力最大的单轮融资,面对其他品牌的冲击,显然威马并没有坐以待毙。

再加上不久前正式发布的全新科技战略IdeaL4,以及与百度共同开发的AVP自主泊车技术,威马在不断增加自己的“存在感”。

在造车新势力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2020年,威马汽车势必要继续突破。凭借着D轮融资到位和近期的新动向,威马汽车能坐稳新势力前三的宝座吗?

卖力的“出圈营销”?

造车新势力们的创业故事,讲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和大多数人互联网“跨界”造车不同,威马汽车更有传统车企的影子。

创始人之一的沈晖在汽车行业有着光鲜的履历,曾带领团队完成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的海外并购“吉利收购沃尔沃”。出身传统车企的沈晖,并不像李斌、李想等人自带“流量光环”。

提到蔚来,中国豪华电动SUV的品牌形象已经慢慢显现;谈到小鹏,新势力首台量产轿跑开启了新市场;说起理想,增程式的技术路线在饱受争议的同时也收获了足够的关注……而威马,却并没有给人们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其实,威马一直在积极地“出圈营销”。

特斯拉的国产彻底打乱了国内新能源市场的格局,对造车新势力的打击尤为严重。去年特斯拉宣布开放预订的那天,威马汽车曾@特斯拉官方,表示“不好意思特斯拉,在中国制造≠中国制造”,并在配图上标注了“真正中国制造”和“造车新势力销量第一”等字样,引发网络热议。在虹桥机场,威马汽车的巨幅广告牌上曾写着:“Welcome?to?Shanghai?马斯克,幸会。”在微博上,威马还亲切地称特斯拉为“友商”。

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品牌中,无论是关注度还是销量都首屈一指,威马汽车有魄力与特斯拉对话,足以见得其对自身实力的信心,展现了中国造车新势力面对强敌的勇气。但也有有网友认为威马在“碰瓷营销”,借机会“蹭特斯拉的流量”。

威马汽车表示,随着品牌焕新计划的发布,以90后为代表的家庭群体,已成为智能电动汽车的消费主力军,威马车主的平均年龄为30.4岁。为了走进年轻用户,以年轻用户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年轻用户沟通,威马汽车在跨界联名上也没闲着。

前段时间,威马就宣布青岛啤酒进行合作,推出纯电夏日定制罐,双方共同宣导“君子有时喝有时坚决不喝”的交通安全法则,为来电时刻干杯。开车与喝酒,必须二选其一,是绝对不能共存的。威马的这次联名,有一种在钢丝上跳舞的感觉,吸引了足够的眼球,但也有那么一些“另辟蹊径”。

威马还曾将车队涂装成饿了么外卖车,在深圳宝安区试行了一次零接触配送服务。同时引发外界猜测,威马或许会打造“四轮外卖”,拓宽自身的出行业务。除此之外,威马与SupreChao潮味、淘宝造物节等,都开展了合作。

在5月的威马畅想日上,威马汽车宣布由萧敬腾担任其首位代言人,成为业内首家邀请明星代言人的新造车企业,相关微博也拥有了过万的转发量。通过明星效应,确实能够释放年轻群体的消费潜力。

无论是有意无意地对话特斯拉,还是不遗余力的跨界合作,亦或是通过形象代言人吸引“Z世代”捧场,威马汽车确实在努力营销。近3个月,威马会员粉丝涨幅到达了150%。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宣传和营销更多集中在提升品牌形象与认知度。将品牌推广出去以后,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车型上,过硬的车辆性能和先进的智能技术,将是真正的制胜法宝。?

销量的背后

无论威马的营销效果是好是坏,但是在销量上,却一直有着不错的成绩。威马汽车官方宣布,2019年威马全年累计交付量为16876辆。落后于蔚来的20565辆,略领先于小鹏的16609辆,理想汽车则位列第四。

在2018年9月底,?威马EX5正式开始交付,总裁沈晖曾表示,威马的目标是2018年年底前交付1万辆车,争取2019年交付10万辆。虽然并没有达成自己的目标,但是威马的销量很“稳”,截至今年8月,威马汽车的累计销量达到33813辆。

在威马销量成绩的背后,B端市场成为了有力的幕后推手。早在量产交付之前,威马汽车便开始布局出行市场。威马汽车旗下的智慧出行品牌“即客行”在上线之初涵盖网约车、充电、租车和城市共享等多种服务,以海南和上海作为试点城市。虽然现在仅剩下充电和租车两个功能,但是在2019年,威马汽车布局网约车等出行领域,依靠B端消化部分产能,有效缓解了销量压力。

今年8月,经威马汽车官方确认,联合创始人、首席出行官陆斌已经从该公司离职。而就在2019年9月,沈晖曾在公司内部信中表示,高级副总裁陆斌将出任首席出行官,专注集团出行事业,带领出行事业部深耕出行领域,加速即客行和to?B业务的发展,不断扩大威马出行板块布局的边界。距离此次任职仅不到一年的时间,统领B端业务的陆斌就选择离职,这或许意味着威马内部的战略变革。

除此之外,威马的高管团队也在发生变更。据工商数据显示,浙江威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SHEN?HUI(执行董事)、陆斌(经理)、ZHOU?PATRIK?PENG(监事)从主要人员中退出;新增主要人员袁涛(监事)、周晨(经理,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由陆斌变更为周晨。

为了提升销量,投身B端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策略,但是要想真正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最终还是要回归C端。在外,竞争对手们频出大招、争相上市;在内,联合创始人选择离开,管理团队进行调整。将重心转回C端的威马,销量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只有一款车能打?

随着疫情形势逐渐转好,汽车市场也已经“回春”,威马汽车环比实现了“六连增”。但在8月的单月销量中,威马却落后于其他三家新势力。威马汽车目前共在售两款车型,EX5和EX6?Plus,其中威马EX5成为造车新势力中首款销量超过3万辆的车型,这也意味着威马将近9成的销量都是EX5贡献的。

造车新势力们的后续车型,一般都与此前推出的车型有明显的区分,进行互补,实现共赢。比如蔚来就通过ES8树立起高端电动SUV的品牌形象,再通过更具有性价比的ES6扩展市场。而最新上市的EC6则主打轿跑SUV车型,与ES6也有一定的区分。小鹏的策略就更加明显,第二款直接推出轿跑车型小鹏P7,抢占两方市场。

无论是新能源领头羊特斯拉,还是新势力销量领先的蔚来,都选择了“自上而下”的发展路线,用高端车型开路,再下探价格,回归家庭实用。而威马汽车则是不断提升,在EX5的基础上又推出更加升级的EX6?Plus,但是二者却更像是“孪生兄弟”,不仅未有更大突破,性价比还有所降低。

EX6?Plus与EX5采用相同的设计语言,内饰基本保持一致,车身尺寸虽有一定提升,但轴距只了增加了12mm,改变较小。在定价有所上涨的情况下,却使用同平台下的动力水平和智能系统,EX6?Plus的官方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9.5秒,低于EX5的8.3秒。而消费者最为关注的续航里程,最多也只能达到505km,比EX5的520km还要逊色。EX6?Plus显然并未给威马汽车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

不过威马汽车向本刊记者表示,威马EX6?Plus车型是限量版车型,已达到销量预期。

为满足市场反馈,以及近年来二胎家庭不断增加的趋势,威马汽车在9月26日的北京国际车展上正式上市发售威马EX6?Plus?6座版车型,共两个版本,售价27.99万起。以2+2+2的座椅布局满足家庭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驾乘需求。

同时,威马汽车还在现场发布《中国二胎家庭用车出行白皮书》,发现二胎家庭更偏好6座、7座车型。但在新势力的6座电动SUV市场,蔚来es8和理想ONE已经通过实际销量证明了自身的实力,威马要想在此细分市场分得一块蛋糕,单凭价格的优势,并不太容易。

威马汽车首台纯电轿车量产概念版Maven也在北京车展上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威马在轿车上的布局有所展现。就算EX5再能打,为应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新能源市场,仅靠一款车型的威马汽车也会略显艰难,推出新车型已经成为必然。

“放大招”奋起直追?

新势力从0开始造车,就必须拿出能战胜传统车企的“杀手锏”,而智能化也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标配。蔚来和小鹏,都选择了把智能驾驶这一最具噱头的技术握在自己手中,而威马则把这项技术“外包”出去。

目前威马的在售车型中,采用了与博世共同开发的Living?Pilot智行辅助系统,可完成L2级智能辅助驾驶,但L2级在目前已经非常普遍,并不能称之为新造车公司的宣传亮点。

也许正是深知自己的短板,威马汽车在9月9日的线上发布会上公开了其全新科技战略——IdeaL4,提出由智慧座舱、数字化架构、平台化三电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组成的智能汽车“四大件”,并将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逐步下放,使L2+级自动驾驶逐步成长为L4级别。不过,依旧是以合作开发的形式,宣布与高通、百度、紫光、芯鑫等伙伴联手,自主研发未来汽车四大核心要素。

“未来3到5年,威马汽车将投入200亿人民币,汇聚3000名全球顶级工程师,打造更符合中国用户喜好的‘EC(Everything?Connected,万物互联)出行智能终端’。”威马创始人、董事长、CEO沈晖表示。

9月15日,威马汽车第三款量产车型在“2020百度世界大会”正式亮相,该车为全球首款搭载骁龙第三代智能座舱芯片的车型,具备与百度深度合作的AVP自主泊车功能,可在特定场景内实现L4级无人驾驶功能,同时新车还搭载了5G技术,预计于明年初上市。如果能按期顺利上市,威马汽车将成为全球最快落地、最快量产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品牌。

沈晖强调,“作为IdeaL4全新科技战略中的重要一环,AVP自主泊车技术充分践行了威马汽车‘人-车-环境’相互融合的智能出行服务生态设想,同时也展现出威马汽车盟友的最强技术实力。”

AVP自主泊车技术可以通过简单地学习或者直接借助高精地图,完成在无人干预情况下的自动驾驶、躲避障碍物、车位智能搜索并自主泊入、泊出。

在家和办公室这类有固定停车位的场景下,车辆仅需要完成一次路线学习,之后用户即可提前下车,车辆自主寻径完成泊车入位。取车时,通过手机召唤车辆自动驾驶至用户所在位置;而在商场这样的公共区域,用户下车后车辆便会自主完成车位寻找、泊车入位。

不过AVP自动泊车技术若想实现量产,将面临法律法规的完善、监管的突破和停车场改造等诸多问题,要突破的难关并不算少。在智能驾驶技术的加持下,第三款量产车能否给威马带来新机遇,还需要如期上市交付后,让市场和消费者来检验。

机遇与挑战并存

早在2019年7月,威马汽车就对外宣布开启D轮融资,但是受到疫情影响,整体大环境并不乐观,威马的融资也迟迟未到账。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曾解释称,“去年D轮本来打算在海外融资,但是接连碰上圣诞节、春节以及疫情,事情有些延迟了。”

9月22日,威马汽车官宣D轮融资到账,由上海国资投资平台、上汽集团、青浦投资平台、杨浦投资平台联合领投,这使得威马成为继蔚来汽车之后,第二家获得地方政府投资的造车新势力。自2016年8月启动A轮融资至今,威马汽车共进行了7轮融资活动,募集金额总计超两百亿元。

威马汽车表示,成立没有多久的特斯拉,曾迎来传统车企戴姆勒和丰田的投资,足以改变企业命运,此次上汽投资威马,或与当年戴姆勒、丰田投资特斯拉“异曲同工”。特斯拉与传统车企之间的故事,如今,也正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重演。

上汽集团一直位于中国传统车企前列,在今年9月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汽车工业整车二十强名单中排名第一,各方面实力值得肯定。在传统车企向电气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技术研发投入,而同行业企业之间“抱团取暖”,建立协作联盟,也成为集中资源“技术攻坚”,摊销研发及供应链采购成本,实现“规模效应”的重要抓手。

得到投资方的支持后,威马汽车会将融资主要用于智能研发、品牌建设、数字营销和渠道拓展。在5G技术、自动驾驶、三电系统等前瞻科技中不断投入的威马汽车,如若未来能与上汽展开相关合作,新势力和传统车企相碰撞出的“火花”,还是非常有看头的。

新势力“兄弟们”纷纷赴美IPO,关于威马汽车上市的猜测也是层出不穷。有传言称威马将在9月底申报科创板,2021年初登陆科创板,但威马汽车对本刊记者表示“对于市场传闻不予置评。”不过,如果威马能够成为“科创板新能源第一股”,确实会赢得非常好的展示作用。

现实依旧是残酷的,别说是TOP3,造车新势力最终会剩下几家都不得而知。虽然威马的D轮融资顺利到账,获得了资本的认可,可是要想在激烈的新能源市场中生存下来,不仅要有足够的资金“去”研发,更要尽快让研发成果落地,具备足够迎接竞争的过硬实力。不去思考如何“吸金”,而是用自身的技术和盈利取得长足的发展。

威马要想保住头部势力的席位,还将面临更多挑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月汽车市场分析(完整版):8月销量同比继续保持增势

从华为事件可以看到,核心技术被“扼住喉咙”的杀伤力何其巨大。在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化日趋成为主流的汽车产业,芯片研发和制造重度依赖国外供给的自主品牌,随时都有可能重蹈华为的覆辙。无论市场和车展多红火,这都是中国汽车业最大的危机和困境。

文/《汽车人》卢山

9月26日,北京车展如约而至。面对疫情肆虐未平、中美脱钩变局、全球政经形势动荡的大气候,作为中国开放与创新的一面窗口,今年的北京车展注定不凡。

在政府提出“内循环”为主的新经济模式下,自主品牌在车展当仁不让地唱起主角。自主品牌集体发力,用创新的技术和车型帮助自己站稳脚跟;传统燃油车创新乏力,给了新能源车足够的发展空间。规模一次大过一次的新能源阵容,成为一场关于人·车·未来的思辩与展示的秀场;全球车市低迷,中国市场虽然一枝独秀,却难掩危机与压力,车展也成为各大车企掌门人面对形势如何破局的演讲台……

今年车展他们怎么说?

“一切为了消费者,一切服务于消费者,一切谦敬于消费者。”在红旗展台,中国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将目光聚焦用户,不仅亲自介绍了红旗即将在2021年推出的个人定制服务,更以三个“一切”阐释了新时代、新红旗的首要原则。

在发布会现场,红旗首款全尺寸旗舰及智能纯电动SUV?红旗E-HS9也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55万-75万元。从2017-2020年,4年时间红旗销量增长42倍,创造了新时代的新“旗迹”。

东风集团方面,此次车展带来了乘用车、无人驾驶车、动力总成4套,以及今年新发布的岚图汽车的2款整车、1部平台和1部智能座舱。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表示:“这些产品,诠释了东风对未来汽车生活的理解和思考,诠释了东风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顺势而为、努力在技术和市场结合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实践,诠释了东风作为行业排头兵,努力推动创新驱动、自主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长安汽车在北京车展正式发布定位于“未来科技量产者”的乘用车高端产品序列UNI(长安引力),将在5年内推出3款SUV和2款轿车在内的5款车型,此外,该全新品牌设计和高端产品序列概念车VISION?V也在本次车展上正式亮相。

“科技长安、向新向上、智慧伙伴、焕新而来!”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也再次向外界强调:“长安正在进行‘第三次创业’,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为品牌向上再次加码。

广汽集团联合广汽传祺、广汽新能源以大自主阵容全面出击,重磅发布广汽数字化加速器GDA项目,明确了数字化三年转型目标和实施路径,并首发了全新的广汽传祺M8和纯电动敞篷概念跑车“影动”。广汽传祺正式发布广汽全新动力总成平台品牌“钜浪动力”技术品牌,以及基于钜浪动力打造的动力总成产品;广汽新能源发布全球首创高性能两挡双电机“四合一”集成电驱。

广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曾庆洪强调:“推进数字化转型是传统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要把握战略机遇,加强协同效应,推进企业战略数字化、产品数字化升级、生产方式数字化、商业模式数字化、企业管理数字化。”广汽集团以数字化驱动,为消费者的移动生活品质带来全新的提升,让消费者体验到“产品+服务+体验”的创新。

丰田以“向不可能说不”为题,不仅带来了多款象征“新四化”的全新车型,同时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我们惟一可以依赖的市场”的表态,再次传递了坚定发展和看好中国市场的决心。

“中国作为未来技术的先驱,在诸多关键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中国市场对我们至关重要,并把它当作重中之重。”奥迪在本次车展不仅推出国产版e-tron,奥迪董事会主席杜思曼(Markus?Duesmann)也强调了中国市场不可或缺、不容有失的重要性。

环顾全球,“一枝独秀”是对当下中国汽车市场最好最准确描述。但是,相比于车展上的歌舞升平,正在面临百年变局的中国汽车,挑战与困境更是如影随形……

今年往年的相同与不同

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球的多个国际车展已经延期甚至取消,全球汽车市场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北京车展的成功召开,一方面表明中国疫情的防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同时也证明了中国的汽车市场正在快速地复苏反弹。

与往届一样,今年的北京车展仍然人气旺盛。但相比往年相比,后疫情时期的北京车展也显示出了一些不同以往的地方。

首先,今年北京车展新能源车已经从过去的概念配角变成趋势主流。罕见的160款新能源车整齐登场,充分预示了新能源在车企未来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中国品牌在此次车展上成为了话题和流量的主角。吉利推出的“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以及华人运通推出的售价高达80万元的新车,承包了车展前夕的所有注意力。

再者,相比于自主品牌的主场作战,尽管面临14天隔离的影响,以及第二波疫情反复的可能,但依然压抑不住跨国车企对这场国际A级车展的热情。作为世界汽车最大的单一市场,也是新冠疫情管控和恢复最好最快的市场,中国对他们来说,已经不仅是掘金地,更是避难所。

当然,有热衷者,自然也有缺席者。小众超豪华品牌如法拉利;个性鲜明的新晋品牌如刚刚上市的新势力品牌理想汽车,以及一系列已经在退市边缘的小品牌……来与不来,每个品牌都有着自己的充分理由。但这些缺席的品牌足以让人意识到,市场的真相在人流如织的车展之外,而真正的竞争和角逐才刚刚开始。

自主崛起能否成为销量担当

今年北京车展,新能源车数量达到160款,这一数字比较2019年上海车展的131款,增加了超过20%。在目前已知的信息中,自主车企包括一汽、广汽、上汽荣威、吉利领克、长城欧拉等品牌都会带来自己的全新新能源车型。此外,合资品牌大众、奥迪、宝马、日产、本田也都有全新车型推出。

相比于往年偏向概念化和性价比,今年北京车展自主品牌带来的新能源车型更加高端和市场化。一汽红旗将在北京车展上正式推出旗下最新旗舰级SUV——红旗E-HS9。作为本届北京车展上最核心的车型之一,E-HS9拥有豪华的设计和强大的性能,预售价格也达到了目前自主品牌的顶峰——55万-75万元,自主的价格天花板破局已经近在咫尺。

长安汽车UNI(引力)的第二款车型Vision?V概念车在车展正式亮相。Vision?V概念车采用了长安最新的“新科技智慧美学”设计语言,整体产品定位高于长安UNI-T。在外观方面采用了无边界格栅、飞行器印记、V型面、超连续莫比乌斯屏、长安蓝、智能AI等一系列极具辨识度的设计元素。通过智能AI打破了车内车外环境的限制,实现多模交互。在生命动感设计理念下,汽车是人类情感的外延和灵魂的外化,智能AI则是物理维度和信息维度的桥梁,是消费者贴心可靠的伙伴。

广汽新能源发布全球首创高性能两挡双电机“四合一”集成电驱,标志着埃安动力科技跨入3.0阶段,并将使中国汽车百公里加速迈进2秒时代。通过双电机+控制器+两挡减速器深度集成,在“三合一”电驱基础上实现再次升级,带来340KW狂力性能和高达90%综合驱动效率,功率提升13%的同时,体积减小30%,重量减轻25%,并拥有多种驱动模式和OTA智能进化等技术优势,获得专利70余项。

北汽集团高端新能源品牌ARCFOX首款量产车型ARCFOX?αT公布了预售价格:25万元-33万元。这款车是北汽集团联合麦格纳、华为共同打造的全球首款商业搭载5G技术的汽车产品,NEDC续航里程达653km,百公里加速仅需4.6秒,整体高级辅助驾驶水平达到L2.5级。

另外一款值得关注的自主新能源车型,是领克SEA架构下的首款纯电概念车型——ZERO?concept。在此前吉利推出的“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的时候,该车已经进行了首发亮相,计划将在2021年下半年量产。领克ZERO?concept将配备CO?Pilot高度自动驾驶系统,并支持全场景、全周期的100%?FOTA,NEDC工况续航里程将超过700km,零百加速在4秒以内,还将配备150-200mm全自动空气悬架。在动力性能和智能化水平上,这款概念车已经达到了目前全球领先水平。

合资品牌方面,大众ID.4、国产奥迪e-tron与Q4?e-tron、本田M-NV、宝马iX3等车型都代表了各个跨国品牌目前在新能源领域的最新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奥迪e-tron在以进口车身份销售一年多以后,本次车展将正式推出其国产版。

作为奥迪的首款纯电动车,e-tron拥有全新的奥迪电动车设计和均衡的实力。此前因进口车身份,性价比不高,导致销量并不尽如人意。此次国产,将成为奥迪正式进军国内新能源车的标志,其定价和未来的市场表现都值得关注。

数字背后,是全球车业对于中国汽车市场趋势的预判。今年8月,在新能源汽车里,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单月销量为10.0万辆,环比增长13.0%,同比增长23.1%。今年1-8月累计销量为53.7万辆,同比累计下降27.1%。其中,纯电动车产销分别完成46.1万辆和46.6万辆。在疫情得到控制后,新能源车市场正在快速反弹。

巨大的市场空间,引发更多更强的竞争,而这场竞争的主角很有可能由自主品牌担当。在本次车展的160款新能源车中,自主品牌贡献了绝大部分的数量。官方消息显示,自主新能源车参展数量达到了147款。

可以预见,2021年的新能源汽车,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市场规模上,都会再上一个台阶。随着中国主流自主品牌的集体发力,在这147款车型中,或许会有可以挑战特斯拉地位的爆款诞生。

车展红火难掩压力危机

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全球汽车产业都遭受重创。然而随着疫情控制水平的不同,各个市场的复苏情况也拉开了差距。在全球市场中,说中国汽车市场“一枝独秀”并不为过。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8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70.3万辆,同比去年8月增长8.9%,环比增长6.5%,实现了自2018年5月以来最强的正增长。今年1-8月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1101.4万辆,同比累计下降15.2%,今年累计销量同比下降200万辆,约占去年零售总量近10个百分点。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三季度的7-8月汽车销量相比去年同期多出了25万辆。

此外,2020年8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71亿元,同比增长0.5%,为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0158亿元,下降0.6%。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这组数据更加证明汽车消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贡献巨大,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复苏,而在汽车市场中,销量的持续性增长也使得市场恢复远超预期。

但是在全球其他市场中,尽管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欧洲部分国家、美国、日本、印度的汽车制造商陆续恢复生产,但其车市表现仍然较为疲软。

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在美销量下滑22%、FCA下滑26%、宝马集团下滑29%、通用汽车下滑21%、丰田下滑22%、本田下滑24%、现代起亚下滑16%、日产下滑39%。欧洲方面,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发布的报告显示,欧盟今年前8个月的新车销量612万辆,同比下降32%。其中降幅最大的是西班牙40.6%,其次是意大利和法国,分别下降38.9%和32%,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下降28.8%。

日益复原的市场景气带动了北京车展的红火,但在红火的表象下,全球性的持续疫情,以及目前政治因素导致的巨大不确定性因素,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汽车市场。

第一,时值9月末10月初,一方面这是传统销售旺季的“金九银十”,另一方面这也是医学专家忧虑的第二波疫情的发作期。上半年在高压式防控措施下才得到控制的疫情,是否会卷土重来尚未可知。但可以预见,如果疫情出现反复,线下商业的流动性将再次面临枯竭。尽管已经有了相对丰富的防控手段和线上的传播模式,但极其依赖线下交易的汽车行业,依然是线下流动性枯竭的最大受害者。

第二,作为除房产外最大宗的个人消费,汽车市场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中美关系的日益恶化,将重创中国的出口业,带来的是大量以出口为生的中小企业的破产命运,从而导致失业率的增加和收入的减少。内循环的经济模式仍然需要时间去发展和摸索,“苦日子”里汽车消费将大概率地成为消费者的弃选项。

第三,从华为事件可以看到,核心技术被“扼住喉咙”的杀伤力何其巨大。在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化日趋成为主流的汽车产业,芯片研发和制造重度依赖国外供给的自主品牌,随时都有可能重蹈华为的覆辙。无论市场和车展多红火,这都是中国汽车业最大的危机和困境。

打破市场瓶颈,突破行业困境,扼杀发展危机,只有这样,中国的车展和车业,才算真正红火。(文/《汽车人》卢山,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8月,汽车产销同比连续5个月增长;乘用车涨跌互现;商用车同比超四成;新能源汽车增幅进一步扩大;出口同比降幅继续收窄。1-8月,汽车累计产销降幅收窄至10.0%以内;乘用车依旧两位数下滑;商用车涨幅扩大;新能源汽车降幅有所收窄;出口下滑两成多。

要·点·速·览

汽车整体:8月销量218.6万辆,增长11.6%;1-8月销量1455.1万辆,下降9.7%

乘用车:8月销量175.5万辆,增长6.0%;1-8月销量1128.8万辆,下降15.4%

商用车:8月销量43.1万辆,增长41.6%;1-8月销量326.3万辆,增长17.3%

新能源汽车:8月销量10.9万辆,增长25.8%;1-8月销量59.6万辆,下降26.4%

汽车出口:8月出口量7.1万辆,下降19.7%;1-8月出口量51.9万辆,下降21.0%

产销总体

8月产销同比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乘商分化明显,商用车贡献更大

2020年8月,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持续取得积极成效,国民经济运行保持稳定恢复态势,生产供给加快恢复,市场需求逐渐复苏,就业物价总体平稳,新动能成长壮大,市场信心趋于增强。在此背景下,汽车行业恢复形势持续向好,常规意义上8月传统销售淡季的局面再度被打破,并出现淡季不淡的消费特征,当月产销同比继续保持增长,累计产销降幅已收窄至10.0%以内。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8月,我国汽车产销已连续5个月呈现同比正增长,其中销量增速已连续4个月保持在10%以上。

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1.9万辆和218.6万辆,产量环比下降3.7%,销量环比增长3.5%,产销同比分别增长6.3%和11.6%,与上月相比增幅有所收窄。二者已连续5个月呈现增长,其中销量已连续四个月增速保持在10%以上。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43.2万辆和1455.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9.6%和9.7%,降幅较1-7月分别继续收窄2.2和3.0个百分点。(见图表1、2)

从单月销量数据可见,今年疫情影响下的销量走势呈现年初较低迷的特征,不过随着抗疫逐步取得成效,单月销量连续5个月突破200万辆。其中,8月份销量为近年同期最高,其同比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并实现了继4月国内汽车销量结束同比“21连降”后,连续第5个月迎来正增长的局面。(见图表3)

乘用车

8月销量同比延续涨势,细分市场全线上扬,交叉型乘用车增幅最大

国内大型展会陆续开启、第三产业全面恢复、GDP持续向好以及内循环动力,都有效提振了国民的消费信心。再者,成都车展带动一轮新品推出、产品换代和新款车型集中上市,再加上厂商增强终端促销力度等等,也提早催热8月市场。此外,汽车下乡等消费刺激政策的推动以及9月开学前购车潮的来临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8月乘用车市场走强。当月乘用车销量继续保持上行,对整体车市的增长也起到支撑作用。

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8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69.4万辆和175.5万辆,产量环、同比分别下降2.0%和0.1%,销量环、同比分别增长5.4%和6.0%。1-8月,乘用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1117.6万辆和1128.8万辆,同比降幅均在15.0%以上,相较1-7月分别收窄了2.3和3.0个百分点。

具体车型方面,8月在乘用车主要车型中,与上月相比,轿车和交叉型乘用车产量有所下降,其他车型产销均呈增长,MPV增速更为明显;与上年同期相比,除轿车和MPV产量小幅下降之外,其他产销均呈增长。1-8月,在乘用车主要车型中,与上年同期相比,?SUV产销降幅低于10.0%,其他三类乘用车产销降幅比1-7月继续收窄,其中MPV下滑更加明显。无论单月还是累计,SUV和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同比表现均好于总体水平。(见图表4、5)

从单月销量数据可见,疫情后乘用车市场陆续平稳回升。其中,8月销量位列今年第二,尽管其同比增幅较上月收窄2.5个百分点,但却实现了继5月国内乘用车销量结束同比“22连跌”后,连续第4个月迎来正增长的局面。(见图表6)

商用车

8月产销同比继续大幅上涨,货车细分市场全线走强,重卡贡献依然最高

随着各类支持政策的出台,同时油耗法规及排放标准的实施与升级,给商用车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而各地对城市环境质量要求的提升,市政、环卫等城市用车仍将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刚性需求,这同样也是推动商用车市场继续增长的驱动力。近期,商用车发展势头迅猛,并对整体车市的增长贡献大于乘用车,这与货车的强力支撑密不可分。8月,商用车与货车产销均刷新了当月历史新高。

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2.5万辆和43.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0.0%和3.5%,同比分别增长42.8%和41.6%,增幅较上月分别收窄27.5和17.8个百分点。1-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25.6万辆和32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3%和17.3%,增幅较1-7月继续扩大2.9和3.0个百分点。

分车型产销情况看,8月,在商用车主要车型中,与上月相比,客车产销均呈小幅增长,货车有所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产销依然下降,但降幅明显收窄,货车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速均接近50%,且产销量均刷新了8月货车产销的历史记录,从而支撑当月商用车产销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在货车细分车型中,与上月相比,中型货车产量小幅下降,销量略有增长,其他三类货车产销均呈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四类货车产销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重型货车增速依然最为显著。在客车细分品种中,与上月相比,轻型客车产量略有下降,销量小幅增长,其他客车产销均呈增长,中型客车增速更快;与上年同期相比,三类客车产销均呈下降,大型客车降幅居前。

此外,1-8月,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产销均呈下降,货车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在货车主要车型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四大类货车品种产销均呈增长,重型货车增速更为明显。在客车主要车型中,与上年同期相比,轻型客车产量略增,销量微降,其他客车产销均呈较快下降。(见图表7、8)

从单月销量情况可见,自今年3月以来商用车增势显著,尽管8月销量同比增速较前几个月有所回落,但仍远超近年来同期水平,并且当月销量创近年同期新高。(见图表9)

受四类细分车型依然增长强劲的拉动,8月货车销量同比增幅接近50.0%,其中重型货车单月销量同比增速达七成以上,贡献度最大。(见图表10)

近年来,受私家车、高铁、网约车等出行方式影响,道路客运面临严峻挑战,8月客车市场依然呈现下滑态势。当月销量与上年同期相比降幅近一成,并且三类细分车型均呈下滑态势,尤其是大型客车降幅最为明显。(见图表11)

新能源汽车

8月产销再度齐增,乘用车销量今年以来首破10万辆,商用车同比激增六成多

受新能源下乡活动以及各地方政府促消费等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市场信心得以有效提振,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也稳中有升。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并刷新了近年同期历史记录。中汽协认为,在今年剩余的几个月时间里,新能源汽车还将会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但2020年销量恐难与去年持平。据协会预测,若不算特斯拉销量,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能达100万辆的水平。即便加上特斯拉10万辆左右的年销售成绩,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也不过110万辆左右,与去年120余万辆的年销售数据尚有一定距离。

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再次突破10万辆,分别达到10.6万辆和10.9万辆,环比增长6.0%和11.7%,同比增长17.7%和25.8%。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0.2万辆和59.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6.2%和26.4%,降幅较1-7月分别收窄5.5和6.4个百分点。

从动力特征来看,纯电动是主要技术路线,8月占比七成以上。当月,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环、同比均呈增长。此外,燃料电池汽车当月产销呈迅猛增长,表现也明显好于上月。具体来看,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2万辆和8.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6%和25.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万辆和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3.0%和26.1%;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7辆和121辆,同比分别增长438.9%和536.8%。1-8月,与上年同期相比,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同比均呈下降,降幅均比1-7月继续收窄。具体来看,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6.1万辆和46.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0.2%和27.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1万辆和12.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9.3%和20.8%;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67辆和578辆,同比分别下降52.3%和48.6%。

从车型特征来看,乘用车是绝对主力,8月占比超过九成。当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14.9%和23.1%;新能源商用车产销同比增幅均超六成。1-8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27.0%和27.1%;新能源商用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18.1%和19.6%。(见图表12、13)

从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走势可见,继6月之后,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度突破10万辆,不仅刷新了今年以来最高纪录,还创下近年同期最高水平。此外,销量同比在经历连续12个月的下降后,7月终于止跌回升,8月再次增幅超过两成,实现了今年以来第二次单月正向增长。(见图表14)

从新能源乘用车单月销量可见,8月销量为今年以来首次突破10万辆,其不但刷新了2020年以来的最高记录,而且还创下近年同期最好水平。另外,销量同比在经历12连降后,8月再迎今年以来的单月正增长。(见图表15)

从新能源商用车单月销量可见,尽管其基数偏低,但月度波动情况仍十分明显。8月新能源商用车销量约0.9万辆,当月同比增速激增至65.8%,刷新了今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同时也创下近年同期的最好成绩。(见图表16)

汽车出口

8月出口同比跌幅收窄,乘用车表现略好于行业总体

当前,我国汽车市场正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由于海外疫情防控态势尚不明朗,目前我国汽车出口销量仍处于下滑态势。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8月,汽车企业出口7.1万辆,环比增长14.7%,同比下降19.7%。1-8月,汽车企业出口51.9万辆,同比下降21.0%,降幅比1-7月收窄0.2个百分点。

从车型特征来看,8月,乘用车本月出口5.4万辆,环比增长20.3%,同比下降18.7%;商用车出口1.8万辆,环比增长0.7%,同比下降22.7%。1-8月,乘用车出口38.7万辆,同比下降14.9%;商用车出口13.3万辆,同比下降34.8%。(见图表17)

从单月出口情况可见,相较于国内车市表现偏弱,今年在经历3月出口同比微增后,随后连续5个月出现两位数降幅,其中8月出口量位居今年以来第二,同比降幅较7月收窄3.4个百分点,仍处于近年同期的低位水平。(见图表18)

结语

持续向好,再接再厉

今年第三季度已经接近尾声,整体车市依然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业内专家认为,因疫情导致国庆中秋双节的海外游受阻,国内自驾游需求必定大幅增长,加之消费内循环趋势对车市拉动效果也逐步显现。此外,随着各地车展的启动助推了企业新品全面投放和线下营销活动等,这些都将进一步刺激汽车市场消费,并且也使传统销售旺季“金九银十”的热度有所提升,中国车市或将再迎一波增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章标签: # 汽车 # 红旗 # 市场